换肤

李安辉:邮票上的中秋

2019-10-08 465

中秋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农历八月十五日在每年秋季的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每年有四季,每季又分为孟、仲、季三个部分。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,故中秋又称“仲秋”。

15693155649303.jpg

中国文明、印度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先民举头望明月之时,可能都会发现月中阴影酷似一只兔子,但各文明由此创造出的神话传说则各不相同。从西王母、玉兔捣药、嫦娥偷灵丹奔月的传说,可见道家飞升成仙的思想。而在玛雅文明中,最重要的观念是重生,万物如同玉米一样,只有经过死亡和重生,才能保持欣欣向荣。

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月的风俗,这是一种来源非常古老的日月崇拜的宗教礼俗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夜明,祭月也”。《礼记·祭义》:祭日于坛,祭月于坎,以别幽明,以制上下,祭日于东,祭月于西,以别外内,以端其位。日出于东,月出于西,阴阳长短,终始相巡,以致天下之和”。这些记载反映的都是先秦、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官方的宗教礼俗。唐代中晚期以后,有关士庶百姓“拜新月”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。因此不少学者推断“拜新月”的时间一般在“七夕节”或中秋节,拜月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月神保佑自己幸福长寿,家庭团圆,这自然是日月崇拜的遗习。

唐代晚期不仅形成了“拜新月”的风气,也出现了中秋赏月、玩月的新风尚。这与唐代思想开放,精神浪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。传说开赏月、玩月风气之先河的是唐玄宗李隆基。他在位时,每年八月十五日都在宫中赏月,举办乐舞宴席,晚“玩月羹”。以后,此种活动传入民间,渐渐形成了中秋玩月的风气,虽然当时还不一定有“中秋节”的名称,但中秋赏月确已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时尚。尤其是,这一时期由古代传承下来的有关月宫的神话又增添了新的色彩,除了偷吃不死之药奔月的嫦娥,蟾蜍、玉免,又新添了一位因学仙有过被贬到广寒宫不停地砍伐桂树的吴刚,这就使得中秋赏月、玩月更富于浪漫色彩和艺术美感。

中秋之夜,明月当空。清辉洒满大地,人们把月亮圆满当作团圆的象征,把八月十五日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。所以,中秋节又被称为“团圆节”。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,月饼是圆形的,也象征团圆,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。

我国邮政部门也多次发行与中秋有关的邮票。2002年,为展示中国人民庆丰收、庆团圆,喜度中秋佳节的欢乐情景,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统节日2002—20《中秋节》特种邮票,一套3枚。第一枚票图中:展示了一家三代人围坐一起,共进晚餐,幸福团圆的情景。奶奶抱孙子,妈妈喂孩子,老爷爷举怀邀明月……天上的明月与桌上的大月饼形成圆形,遥相呼应表达团聚、团圆、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光。第二枚“赏”月。一家三口,坐于高楼的阳台上,条桌上摆满了月饼、地上赏菊花,天上赏月亮。更为有意思的是第三枚“月为媒”。在一条清清的小河边,月亮老人为一对相依相拥互赠香袋的恋人,牵线搭桥,是甜情蜜意地久天长……构成了一幅和谐共存,情意绵绵的画面。

2016年的中秋节是9月15日,中国邮政提前在8月28日发行《月圆中秋》特种邮票,一套一枚,票图上半部分表现的是圆月中“嫦娥奔月”神话的故事;下半部分则描绘了人们中秋拜月的场景,表现出祈求生产丰收,身体安康,多福多寿,家庭团圆的节日内涵。票图的左下角用牡丹点缀。中秋自古就有赏月、育花的习俗。《花镜》中说八月十五是牡丹的诞辰,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是二十四节气秋分。是栽种牡丹最适宜的季节。牡丹富贵雍容、端庄大方。邮票画面整体彰显出花好月圆,家庭欢聚,岁岁团圆的美好寓意。

玉兔的记载,大约可以追溯至《楚辞·天问》中的“顾菟在腹”,月中玉兔的形象在东汉时期就盛行开来,是墓葬画像石的常见素材。玉兔除了在月中,其实更经常出现在西王母身边,是捣药的灵兽。2018年9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《月圆中秋》特种邮票,一套1枚,作为中秋祝福系列邮票的第二套,邮票延续2016年《月圆中秋》邮票传统工笔创作手法,票图上半部分展现《玉兔捣药》的神话故事,象征身体健康平安,多福多寿;下半部分描绘“中秋走月”的民间习俗,象征姻缘美满、添丁添福。

中秋月圆,寄寓着人们对家庭的团圆、社会的和谐、国家的富强的美好祝愿。舞火龙、玩花灯、吃月饼、拜月神……人们用不同的方式,将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愿望赋予月亮。


来源:收藏天下
     

©2019-2024 jybk.tech ALL RIGHTS RESENED. 京ICP备19037151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