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肤
当前位置: 首页> 精选百科> 晚节相期图

晚节相期图

书法字画 其它 其它

名称:晚节相期图

发行日期:2016-08-25

齿孔度数:13x13.3°

面额:2.00元

版别:柯式平版印刷

印刷厂:澳洲Sprintpak

故事

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,它或许是最直接的、最有效的使人相互理解的路径之一。近代西方文化的介入,处于前沿之处的澳门,文化的碰撞是当地绘画发生嬗变的重要因素,也使澳门美术在引进、移植与融合外来美术的过程中,开始了美术的现代性和当代性历程。

澳门从事美术的人士和爱好者于1956年4月1日组成“澳门美术研究会”(即后来的“澳门美术协会”),注重共同观摩,互相切磋,致力推动创作,提高人们对美术的兴趣与认识,并聘请何贤为名誉会长。

吴喜雨、关万里、谭智生、陈子明、赵伟夫、陈善朗、蔡一山、王文达、陆昌、冯印雪合作《松菊花鸟》

此画的作者均为该会的创会或早期成员。画中的松、梅、兰、菊是“岁寒四友”,寓意坚贞,而水仙则有友谊、幸福、吉祥的象征。画中作者虽然各画其一,但俱使出浑身解数,施展其长,令画面揖让适中,笔墨酣畅。

吴鸣《晚节相期图》《山水》

吴鸣字喜雨,业医,也爱收藏及创作中国画。作为“澳门美术研究会”第二任理事长,其画深于传统。《晚节相期图》写折枝菊花,此图画来严于用笔,固守中国绘画的重要元素。作者以“相期”为追求,甚具怀抱;而吴氏的山水,层峦叠嶂,用笔利落而不荒寒。

陆昌《回巢》《西湾堤畔》

“澳门美术研究会”于1967年正名为“澳门美术协会”,以陆昌为首任理事长。其对推动澳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,以及扶掖后进不遗余力,贡献良多。其早年从事西洋画,擅写人物,中年以后致力中国水墨画,将中、西技法融会贯通。《回巢》的白鸽使画面具有纵深感。墨与色的大面积润染与浓点相结合的树,保持了中国画墨色透明的本质。而《西湾堤畔》以树为主体,写来有质感,构图新颖,良好地展现澳门南湾“规圆如镜”的地理特征。

关万里《柳荫独钓》《神仙鱼》

关万里才情高迈,能游走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,其为“岭南画派”创始人高剑父门人。兼擅多能,系二十世纪澳门画坛集大成的人物。《柳荫独钓》虽云“急就”,但法度依然;而其笔下的《神仙鱼》,神态悠然,寄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谭智生《妈阁庙》《观音堂》

谭智生是二十世纪澳门美术教育的佼佼者。其油画与水彩甚有个人面目。在拥抱“印象派”的同时,葆有中国美学观念。对艺术充满执著与追求,重生活,师法自然,笔下的《妈阁庙》和《观音堂》凝聚了其对澳门小城的情怀。

甘长龄《渔港风情》《宝血女修院》

甘长龄师承中国水彩画大师徐咏青,精于速写、水彩、油画,擅长在水彩中加入中国画元素,形成独特而多样的表现手法。其《渔港风情》景致开阔,波光帆影,色彩明净且鲜明,其中西融合能力于此可见一斑;《宝血女修院》透视准确,浓淡相应。

郭士《邮政局》《帆船》

郭士擅油画、水彩及中国画,其《邮政局》及《帆船》,前者的“暖”和后者的“冷”,折射出作者驾驭画面和色彩的自信,构图巧妙,光与色的妥贴运用且有现代感,在其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。

上述前辈画家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,把澳门中国画、油画和水彩画创作推向高峰,奠定了澳门当代艺术发展的基础。他们所倾注心血的“澳门美术协会”,至今仍是本澳最具规模及代表性的美术团体之一。

该套邮品的图案及资料单张的文本均由澳门美术协会提供,邮品的构图由吴卫坚先生设计,而资料单张的文本由黎鹰先生及陈继春先生撰写。

推荐

     

©2019-2025 jybk.tech ALL RIGHTS RESENED. 京ICP备19037151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