换肤
当前位置: 首页> 精选百科> 西安城墙

西安城墙

建筑景观 陕西 其它

名称:西安城墙

发行日期:1997-10-24

齿孔度数:P12

面额:400.00元

版别:胶印

印刷厂:河南省邮电印刷厂

详情

1997年10月24日,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艺术,邮电部发行了《西安城墙》特种邮票,全套4枚。

故事

古城西安位于中国西北关中平原中部,曾为中国历史上十二个朝代的国都。西安城墙,是我国古代城垣建筑中保留至今较为完整的一处,它的建筑历史,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隋开皇二年(公元582年)兴建的都城大兴城。唐代在此基础上,又修造了它的都城长安城,其外郭城南北长8470米,东西宽9500米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垣之一。天祜元年(公元904年),节度使韩建对长安城进行了改建,为利于防御,放弃了原有的外郭城及宫城,将百官衙署所在的皇城重加修整。以后历经五代、宋、金、元各朝修缮,一直保持了隋唐奠定的形制。今日之西安城,就是明代在此基础上增修的。现存西安城墙于明代初在唐长安城皇城基础上建成,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建筑,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。 

西安城墙初拓于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,洪武七年(公元1374年)正式筑城,由西安府长兴候耿炳文负责在隋唐皇城基础上进行扩建,于洪武十一年(公元1378年)竣工。增修的西安城,西、南两面沿用了唐朝韩建改筑时的皇城旧垣,东、北两面向外扩展约1/4。城墙周长为14112米,其中东墙2886米,西墙2708米,南墙4256米,北墙4262米。墙高12米(包括垛墙),顶宽12至14米,底宽15至18米。厚度大于高度,稳固如山。城墙的顶层宽12至14米,可以并行12辆马车及士兵操练。在墙顶内侧建有高0.75米、厚0.45米的宇墙,称为内女墙;在外沿内侧筑有高1.75米、厚0.51米的垛墙,称外女墙。墙身均为夯土筑成,内侧土面,外侧砖面,砖面底部砌有基石。包砖厚度靠基石处为2米,递减而上,顶部厚1米许。由于历代修葺,因而城砖规格不一,有明砖,也有清砖。明砖包在里层,一般长33厘米、宽18厘米、厚5厘米;清砖较明砖大,砌于城表,长45厘米、宽23厘米、厚10厘米。城墙顶部还有一层坚实的三合土板层,厚20厘米,土层上再砌两三层砖面。为及时排水,城墙内侧每相距60多米设有一道砖石结构的大型排水槽,从城顶直通城下。为便于登城,在城楼和城墙线上分别筑有坡状登城马道。四门城楼西侧各有一处,业已毁坏;四周城墙线上原有六处,现存三处。这些马道,均呈底边长100米、顶边长lO米、斜边宽6米的等腰梯形。斜边坡道,一边贴于城墙,一边设有护墙,登坡处原设有红色大门。城墙外侧有凸出城外的角台和敌台。并有城墙垛口5984个,墙下有30多米宽的护城河。它沟深高垒,是一个布局严整、坚固难摧的防御工事。全城以钟楼为中轴,通过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大街辐射向四座城门,即东为永乐门,西为安定门,南为永宁门,北为安远门,每门门楼有三重:城楼、箭楼、闸楼。城楼在外,四周围墙;箭楼在中,闸楼在里。箭楼与闸楼之间的围墙是为瓮城。形成以钟楼为指挥中枢的防卫体系。 

今天的西安城墙,虽然早已远离了古代的烽火硝烟,但是,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城垣,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。西安城墙作为重要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,保护和利用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为此,西安从1979年开始,对城墙进行了大规模补修,翻新加固了城楼、箭楼,恢复了城上的魁星楼和几十座敌楼,疏通了护城河,使古城墙散射出夺目的光彩。西安城墙是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为了保护这一无以伦比的历史文物,从1979年开始,对城墙大规模休整,现建为环城公园。 

1997年10月24日,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建筑艺术,邮电部发行了《西安城墙》特种邮票,全套4枚。 

(4-1)为“瓮城”。选景为西门城楼之内的正楼和箭楼之间形成的瓮城。画面即以深秋的月色为基调,选取大广角的视点,将瓮城的主体全部展现在画面之中,表现了其雄伟、威严、坚固、神秘的特征。

西安城威武森严的城门,是出入城郭的唯一通道,四门各有正楼、箭楼和谯楼三重门,均为拱券式。正楼外观为重楼三层檐,四角攒尖式,高32米,长40.26米,宽17.3米。在它与箭楼之间,有一座小城,即瓮城,呈长方形,长71米,宽55.3米,总面积3652平方米。瓮城的作用主要是用于防御,一旦攻城之敌攻破城门,进入瓮城,将会陷入守城兵卒四面包围,居高临下的攻击,也就是俗称的“瓮中捉鳖”。 

(4-2)为“箭楼”。选取的是西安城墙北门的箭楼。画面即以暖色调,采用仰视与突出主体形象的处理手法,渲染了阳光映照下箭楼的威慑作用。

箭楼,设于瓮城城墙外侧之上,为二层的砖木结构,也是四角攒尖式,长52.62米,宽13米,高距地面31米,面阔11间,进深2米,内向面重檐三滴水,均施斗拱与回廓;外向面单檐设斗拱,檐下楼壁与城墙接成一线,突兀高耸,巍然屹立。外面墙体笔直,正面有四层箭窗,每层12孔,共48孔;两侧各有箭窗三层,每层3孔,以供战斗时嘹望及弓弩手射敌之用。这是城门最为重要的第三道防线。在箭楼之前有羊马城一座,羊马城墙上正对箭楼处有一谯楼,又称“闸楼”,是观察敌情和打更报时的前沿阵地,清朝末年已拆除。在谯楼之外护城河上有吊桥,以通往来,是城门的门户。 

(4-3)为“敌台”。选取的是南城墙建国门之东的敌台。画面即以冬季雪后的冷色调,将敌台半遮在城体中,使它更显现出冷峻、严肃的气氛。

沿着城墙线的外侧,每隔120米便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实心台,即为敌台,俗称马面,它向外突出7米,宽15至24米不等,全城原有敌台98座,现尚存93座。在马面上修有敌楼,它既可供守城将士休息,又可凭高观察敌人的动静。敌台距之间的中心处60米,恰好是弓弩、箭镞、飞钩等兵器的有效射程,反映了这些敌台在军事防御上的精心组织及严密设计。 

(4-4)为“角台”。景取自西安西南城角的圆形角台。画面除把它安放在突出位置外,又以与其相连的城墙、马面及西门城楼的剪影为衬托,运用夕阳晚照的余辉,让角台更显现出落落大方和勃勃生机。

在高大厚重的城墙四角,各有角台一座,原有角楼筑于其上,以补助全城,镇守四方,使全城的防御体系更加立体化。但在西安城墙中,其它三个城角均为直角,唯独西南角呈半圆形。这是西安城墙四个城角中唯一的形制,甚为特殊。据《明实录》说法:西安城墙西边和南边大部分利用唐皇城旧址修筑。而另据考古发现,唐皇城西南两边城墙全部包裹于明城墙内。并发现了唐皇城西北角为圆形台基,以此可以证明,这圆形城角,正是沿用了唐皇城原有的形状。

推荐

     

©2019-2024 jybk.tech ALL RIGHTS RESENED. 京ICP备19037151号-4